「森直口快」月訂計劃

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

黨媒諗多咗



我在七十年代尾入讀中文大學,「四人幫」已經倒台,所謂火紅年代的國粹派差不多灰飛煙滅。「放眼世界、認識祖國、關心社會、爭取同學權益」的「放認關爭」口號,也沒有多少人提起。
那時候的迎新營,相當樸素兼理想主義,不少活動都是圍圈討論,由師兄師姐輔導員帶領,談理想抱負、中大精神、大學生的社會責任……既沉重又沉悶的話題。

由學生會印製的迎新營手冊,除了主題文章外,還有不少歌曲歌詞收錄其中,必不可少的,是《我的祖國》、《南泥灣》這類紅歌。

既然國粹派已經式微,為何紅歌仍必不可少?今天回想,好像有一股力量透過學生會老鬼暗中繼續發功,把他們的「愛國傳統」維持下去。

嚴肅沉悶的話題當然趕客,討論了一段時間,輔導員開始帶唱歌,《我的祖國》是必然之選。小組唱,大組唱,大會也唱,幾天洗腦,人人都琅琅上口。畢業離開大學,幾十年下來,仍然沒有盡忘,只要旋律響起,昔日回憶又再重來。

當年唱《我的祖國》,是否就是愛國感情的流露,既是又不是。四人幫倒台,鄧小平復出,對中國有浪漫而迷糊的憧憬,再加上輔導員熱情的講解,苦難的中國如何有明天,在優美的旋律帶領下,似有還無的民族情懷,油然而生。

必須指出,這些所謂感情,都沒有經過理性思考,既對中國現狀認識不深,又沒有清楚的事實根據。所謂距離美,是因為距離而產生的美好印象。不少同學後來到改革開放不久的中國旅行,甚至畢業後北上從商,知道得愈多,認識得愈深,就愈失望。

特別是六四槍聲響起,殘留的愛國情懷,早已消失殆盡。抵受不住的移民遠走,留下來的不少都心灰意冷。不少從事中國貿易的同學,因工作需要長期留在大陸,不幸地,只視這塊土地為搵食工具。由模糊的愛到失落,由討厭到無奈無感,不少當年在迎新營唱過紅歌的大學生們,都經歷過相類似的過程。

「一條大河波浪寬,風吹稻花香兩岸」,所以能在同齡人中一唱百和,只是因為突然勾起昔日理想主義的美好時光。黨媒說「愛國是香港的主流」,只是他們一廂情願諗多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