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森直口快」月訂計劃

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

原來問責副局長只是一個花瓶

(吳志森‧明報論壇‧2011-04-12)

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劉吳惠蘭患腸癌,手術後要作跟進治療及調理身體,宣布辭職,消息震動了整個香港政圈。

曾蔭權政府流年不利,任期末年,高官接二連三健康欠佳:財政司長曾俊華、教育局長孫明揚、首席顧問劉兆佳、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,身體相繼出毛病。年齡當然是個因素,生活方式工作壓力,更是致病的重要原因。高官日理萬機,應付排山倒海的工作,解決突如其來的難題,政治遊說,利益交換,政商交情,都要在杯觥交錯之下進行。革命不是請客吃飯,但做官卻等同飲宴酬酢。位高權重,誰沒有工作壓力?三高食物,睡眠不足,才是真正的健康殺手。

曾蔭權任內,已經是第二位商務經濟發展局長因健康理由辭職,此局是個「三煞位」,人所共知,涉及的範疇包括營商貿易、創新科技、競爭政策、旅遊產業、通訊廣播、創意經濟….「瓣數」之多,工作量之大,還要跟「逢商必奸」的商界大鱷博奕過招,能力稍遜的也難以應乎。

生命健康比官位權力都重要,劉吳惠蘭因病辭職,任何人都會理解和體諒。劉吳局長留下的工作,例如:競爭立法、旅遊規管、數碼聲音廣播、廣播署長人選、商品說明條例修訂等等,都有相當爭議性,分分鐘會踩著地雷。誰繼任局長?能否鎮得住場?會否在各利益集團的壓力下,相關政策和法律被「剝光豬」改得面目全非?全都是無法確定的因素。

曾蔭權在問責制中引入副局長和政治助理,雖在人選和薪酬引起過極大爭議,但副局長制度是人才培育的過程,為接任局長作實戰準備,這也是合符邏輯的制度改革。正當人們都以為蘇錦樑副局長會接任商務經發展局長之際,消息傳來,原來曾特首並無此意,公務員系統的政務官仍是長官屬意的人選。

人們恍然大悟,在新問責制度裡,副局長只是一個花瓶,只是一個用來應付阿爺,又或安撫政治同盟的酬庸職位。

這是畸形政治制度的死穴。阿爺拒絕香港實行政黨政治,行政長官不能屬於任何黨派,正正因為這個原因,每屆政府的政策都是短期行為,毋須因為執政黨尋求連任而作出長遠打算,政策根本沒有延續性,更遑論會作出大氣魄的規劃。。這屆政府任滿下台,一朝天子一朝臣,人事安排更隨新長官的喜惡而煙消雲散,一切從頭來過,培養政治人才云云,只是有氣無力的口號。

行政長官的小圈子產生方式,是一種「畀面政治」,缺乏民眾認受性,權威亦受到打擊。最近不少政策寸步難行,都顯露了香港政制深層次矛盾的惡果,政制一天不改,政策無法理順,無論是誰擔任問責局長,也是無力回天,不要奢望有任何質改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