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森直口快」月訂計劃

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

餌誘拍鳥

(吳志森‧三言堂‧20101120見報)

得悉淡水濕地塱原的鳥種,近年增加兩成,不少早已絕跡的,又再親臨舊地,為了一睹牠們的風采,周末,拿起相機,直奔塱原。

早說過,塱原不是一個驚為天人的觀鳥地點,沒有足夠的耐性和細心,跟你捉迷藏的鳥兒,不會輕易讓你發現。一如以往,選了一個注了水的濕田,耐心等著飛走又回來的涉禽,拍下水中美妙的姿態,都是些林鷸、黑翅長腳鷸、扇尾沙錐,不算甚麼稀有品種,看著牠們無憂無慮,自由自在,不受干擾,追逐、覓食、嬉戲,賞心悅目,甚麼煩惱都煙消雲散。

塱原的田仍有人耕種,有種生菜,有稻田,也有只在夏天盛放秋冬已凋零的蓮花,不同的生態,吸引著不同品種的雀鳥。假日,人們托著沉甸甸的三腳架,連著長炮鏡頭的專業攝影機,在阡陌上走來走去,捕捉他們心中的美態和美景。

抬頭望去,一幫攝友聚在遠處田間,十多支長炮鏡頭,對準近距離的灌木林,聚精會神,嚴陣以待。走近,原來在拍攝一隻並不常見的藍喉歌鴝。

鳥兒現身,此起彼落的快門聲響起,像在迎接一個久未露面的國際巨星。只見這隻胸口有一撮藍色羽毛精靈可愛的鳥兒,一蹦一跳的從草叢出來,昂首闊步,然後知情識趣的跳上枝頭,擺出各種姿勢,滿足一眾拍友的要求。

鳥兒一擺尾,消失在草叢中,緊張的拍攝告一段落。拍友都鬆懈下來,交頭接耳,檢閱自己的戰利品,對別人的作品評頭品足。交談的聲浪愈來愈大,有人更抽起煙來。我好生奇怪,鳥兒怕人,特別敏感,聲音身影動作都會嚇走牠們,抽煙更污染空氣,統統都犯了觀鳥的大忌,所有錯誤幾乎都做齊了。

然後,其中一位拍友,拿著一個小盒子,走到鳥兒曾經停留的樹旁,把不知名的東西放到樹枝上。這時,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他們用餌引鳥,怪不得即使人聲鼎沸,那隻藍喉歌鴝,消失了又再出現。鳥兒的各種美態,原來都是拍友們擺佈下得回來的。

他們用的是甚麼餌會否吃壞雀鳥我不知道,但觀鳥拍鳥的守則,不是應該保持大自然的原狀,盡量對雀鳥不作任何干擾的嗎?餌誘拍鳥,即使得到最美妙的姿態,算真實和自然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