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森直口快」月訂計劃

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

施政只看眼前一寸 例子俯拾皆是

(吳志森‧蘋果論壇‧20101027見報)

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煥光,是港英時代訓練出來的的政務官,在官場超過三十年,在不同部門擔過重職,在董建華年代做過大內主管----特首辦主任,這樣的閱歷和經驗,評論起當朝施政,比其他時事評論員,更狠更準,更一針見血。

其實,林煥光幾次接受傳媒訪問的內容,不是甚麼驚世駭俗的勁爆內幕,而是一些稍為用心就輕而易見的普遍現象。例如當年他也曾負責尋找骨灰龕場地,那時政府每年都事先計好數,為興建未來的骨灰龕場做好規劃。他說,地區人士反對這些厭惡性設施,幾十年來都是如此,這不是今時今日的問題,以往政府都有十年規劃,每年都檢討一次供求量,不知甚麼時候停了?

又例如垃圾堆填區,林煥光說,政府應一早告訴市民處理垃圾的重要性,不是再問市民應否擴大堆填區,而是帶領市民如何源頭減廢,多做分類回收。

要舉出官員「埋首沙堆」,施政「只看眼前一寸」的類似例子,俯拾皆是。例如教育政策的縮班殺校,又例如扶貧,再例如資助房屋,再再例如人口老化,凡此種種,都只看到最高主事人在任期內如何做好呢份工,卻沒有為七百萬人的福祉作長遠規劃長遠打算。

林煥光盛讚,當年彭定康來港就任未代港督,到步就宣布五年會做甚麼,任期完結就交代做了甚麼。在董建華年代任高官的林煥光,更對董特首不少宏大計劃,例如教育投資,留下深印象。至於曾蔭權,林煥光這樣評價:「我始終覺得五年來的施政報告都有一個環節比較弱,就係是斬件式處理問題,沒有整體、長期、宏觀的政策,次次都係零敲碎打,全部沒有深層次解決,比較失望。」

「政治家看的下一代,政客就只看下一任。」這句說話,一矢中的地反映香港當前的困局。更令香港舉步維艱的是,曾蔭權已經沒有下一任了,只有最後的年多兩年,而最近提出來的政策,如果不是為博掌聲的短期行為,就是在任內盡量避免引起爭論,刻意要把燙手山芋留給下一任的刻意安排。

二十三條立法在曾蔭權任內決定不搞了,把政治炸彈留給唐英年或者梁振英。管理骨灰龕場地的政策和立法,今屆政府也來不及了,要下屆政府來完成。醫療融資這樣的大政策,今屆政府只是開了個頭,要等下屆政府來埋尾。而引起極大爭議的「置安心」先租後買,也要等到二0 一四,才見到蹤影,政策的後果,也要由來屆政府承受。

林煥光、王永平、任關佩英、陳方安生這批來自港英時代的政務官,退出官場後相繼出山狠批當朝施政,並非不甘寂寞,不是報復心理,套用林煥光的說法,可能是「贖罪」:「政策有缺失,難道自己沒有責任嗎?的的確確有原罪的感覺。」退休高官提醒當朝要有遠規劃,盡了應盡的言責,總比那些名人飯局吃喝玩樂的退休同僚強得多。但問題是,在一片鼓樂喧天的讚歌聲中,這種狗吠火車式的提醒,能夠發揮多大的效用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